沂南旅游扶贫结硕果:建红火景区修建富民路,铺就车头梨升值“高速”路
发布时间:2018-10-25  来源:

    沂南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,大力开展旅游扶贫,实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步进行,同步发展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    金秋十月,收获的季节,山东广汇集团旅游扶贫喜结硕果,新立村苹果,西寺堡车头梨、柿子均迎来收获季节。


    “今年车头梨产量还可以,像我家的五棵成年梨树,能出产二千多斤。价格也比较贵,每斤现在卖到五六块钱,这样的产量和价格,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好了,很知足。”正在采摘车头梨的山东省南县马牧池乡西寺堡村72岁村民褚洪升高兴地说。

    同样在采摘梨子的,还有今年45岁的西寺堡村民褚洪胜,他把刚采摘下来的车头梨,和褚洪升等乡亲一起,运到村边的国家4A级景区——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摆摊设点,销售给全国各地前来旅游的游客们。

    “生意很好,游客们都喜欢买我的梨。”褚洪胜高兴地说。


宫廷供品无人识

    像褚洪胜、褚洪升这样在景区周边售卖车头梨的农民,还有很多。“我家有六棵成年车头梨树,今年能产近3000斤梨。我家不算村里产梨最多的,有些户比我们家产的更多。”褚洪胜说。


    西寺堡等村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过渡性气候,四季分明,土质以沙土窝“海绵田”居多,富含矿物质,加上山地优势和充足的光照,种植业除小麦、玉米、花生、地瓜外,非常适合种植车头梨,并利于果实养分堆积。再加上大量的天然雨水灌溉,成为车头梨成长、丰果的最大保证。

    西寺堡车头梨种植有上百年历史,以皮薄味甘汁多著称,并有治疗肺心病、哮喘、气管炎等多种疾病作用。最重要的是这里种植的车头梨是无公害绿色产品,清朝时期被选为宫廷用品。

    虽然车头梨名气很大,由于以前这里位于山区腹地,没有通向外界的大路,梨子很难卖出去。“那时候我们的车头梨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。” 褚洪胜说。


    褚洪胜介绍,车头梨一般中秋节后上市,以前,梨子采摘后,除留极少量零售外,其他的全部想办法贮存起来。贮存一般有两种方法,一是放到冷库中,可以放到来年三四月份,但梨出库后,味道远不及鲜果。另一种是土法贮存,在半沙半土的土地中,四周用土制成的胎块围挡起来,上面盖上塑料薄膜,然后用土和成泥密封起来。

    褚洪胜说:“不管哪种贮存方法,效果都不太好,既费工费力费钱,梨子还不新鲜。”

价格蹦着高涨

    变化从2008年以后发生。

    2007年,电视连续剧《沂蒙》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开拍,2008年,县里决定在常山庄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,并实行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红色旅游新举措,决定由先富起来的沂南县南村承担建设任务。

    十年来,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累计投资7.8亿元,先后拍摄了《沂蒙》、《斗牛》、《红高粱》、《铁道飞虎》等300多部影视剧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山村好莱坞”,2012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沂南西部形成了以常山庄村为核心,融影视拍摄、红色旅游、乡村休闲、党性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红色旅游目的地,前来旅游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,带动了整个山区的发展。


    2009年,县里投资修建了17公里的沂蒙生态大道,修起了25公里红色旅游专线,2013年,重修336省道,并开通了往返县城和常山庄村的公交专线,为经济发展和当地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。

    景区红红火火,旅游路四通八达,带来了人流、客流、信息流,昔日偏僻落后的山区,一下变得热闹起来。紧邻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西寺堡村,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。

    “变化来得太突然,刚开始大家很不适应,但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。我们村的车头梨不仅好卖多了,而且价格比以前贵多了。” 褚洪胜说。


    褚洪胜扳着指头,数算着车头梨价格上涨的几个关键时段:“没建影视基地前,我们的梨几毛钱一斤都难卖,2010年以后,价格由每斤1块钱,涨到2块、3块多钱。2015年以后涨得最快,价格蹦着高地涨,2016年达到高峰,我的梨最贵时卖到20块钱一斤,还经常买不到。那时候,一筐子30多斤梨能卖600块钱,简直就是‘金梨’。”

    “现在车头梨种得多了,产量也高了,价格虽然不如前两年,但每斤仍卖到五六块钱,收入非常可观。”褚洪胜说。

    今年70岁的村民王守英,今年70岁,老伴半身不遂,卧床不起,儿女又在外面打工,三棵成年车头梨树所产的1000多斤梨子,成为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。“车头梨价格高,我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。”王守英说。




山东广汇集团©版权所有 guanghui Group 
备案号: 鲁ICP备15044303号-1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联络我们